《说爱莲》读后感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9-15 浏览次数:726

在阅读过《说爱莲》这本传记之后,我对戴爱莲先生的一生都感到如此的五味杂陈,在她那秀丽平静的外表下掩饰着一颗渴望自由、向往恋人的心灵。酸甜苦辣一路走来,她无愧于中国舞蹈之母东方的伊莎多拉邓肯这些尊称,因为戴先生不仅仅推动了舞蹈在中国的发展,更开创中国舞蹈界的先河。我认为戴先生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得益于她自幼在英国受到的艺术熏陶以及日后刻苦钻研拉班舞谱,但最重要的是戴先生那颗炽热而永不停歇的热爱舞蹈的心。包括她到国内采风时虽然对于那些地域的舞蹈文化不熟悉,且生活条件艰苦,她和丈夫叶浅予仍虚心考证,潜心探索,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创作出我国第一部带有浓郁敦煌文化色彩的舞蹈《飞天》和具有中国传统古典美的舞蹈《荷花舞》。而戴先生把拉班舞谱与舞蹈训练结合起来带入到中国也使得我国舞者能的得到更系统的练习方法。

 看完《说爱莲》这本书,再结合自己在大学里的现状,我觉得自己从戴先生那里学到的是对于舞蹈学习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态度,以及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一本《西行漫记》使远在异国他乡的戴先生开始牵挂自己的祖国,虽然从小在英国长大,对中文丝毫不懂。但一心想要追根溯源一心想要抗日救国的她毅然决然的选择踏上通往中国的航船上。当收到船票时,戴先生不禁潸然泪下,也许她对于自己的认识远超于其他人对她的想象。现在中国人中有那么部分人总是抱怨国内生存环境不好,许多家长纷纷送自己小孩出国留学,而有的更是直接入了外国国籍。但又有谁会像戴先生这样敢于面对国内的严峻形势并付诸自己的实际行动呢?又有谁会像戴先生那样,放弃了英国的大好前程而回到母国一贫如洗从头开始呢?

 戴先生是一个真性情的人,我认为她回国的另一个原因是想逃避自己无法与威利相爱的痛苦,徒留英国只会让她更伤心。但在达廷顿庄园和威利一别让戴先生足足等了40年!40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事情也可以让人忘却很多事情,但却无法改变爱莲对于威利那深深的爱恋。回望戴先生一生的感情生涯,发现她对于的认识是那么的透明、那么的纯净。当她回国后在未来还无法预知的情况下便与当时负责给她画舞蹈速写的叶浅予闪婚。事实证明爱莲是真心爱他的,他们俩一起同甘共苦,一起躲避日本人的追杀,一起在通往美国的船上受尽种族歧视,两个人相互扶持终于迎来中国的解放。当他们要开始过上幸福生活的时候,爱莲却在排练双人舞的时候意外地移情别恋上了她的搭档丁宁而导致戏剧性婚变。这对于一个中国乃至世界都家喻户晓的艺术家来说是多么大胆的决定,背后又要受到多少舆论的抨击?这些后果也许对于纯真的爱莲来说她并没有考虑过,而正是在这种痛苦压力下她爆发性创作出了新中国的第一部舞剧《和平鸽》。这又是多么的不容易!

  书中给我感触最大的是在文革摧残下屹立不倒的戴先生,因为之前的作品《进行曲》在服装上的失误和一些无中生有的言论而将莫须有的罪名给戴先生扣上,使戴先生成为了四人帮眼中的反革命。而更令她伤心的是诬告她的居然是她自己的爱人丁宁!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抛弃了她。但戴先生并没有像她的好友老舍先生那样一死了之,而是坚强地顶住这么多痛苦与折磨。五七干校的生活使一向纯真的爱莲变成了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她学会了更谨慎地思考,明白在这个群魔乱舞的时代背景下收敛自己的张扬。终于,她盼来了四人帮倒台,盼来了自己为中国舞蹈重新掌舵的时刻!

 戴先生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位真正艺术家应有的品格:要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如何从自己心里树立民族自尊心,如何去爱别人,如何用爱去感染周围的人。戴先生一生膝下虽然无儿无女,但她却对叶浅予的女儿叶明明视同己出,每天接送她上学,百般的呵护着她,叶明明也亲切地叫她戴妈妈。而来自前苏联的芭蕾舞大师鲁道夫·纽瑞耶夫也亲切地称戴先生为我的中国妈妈。在涉及到民族荣辱的事情上,戴先生的做法也很让人敬佩。她能在机场因为人民币的使用问题和售货员据理力争;她能在叶世春家中当着各国参赞的面前指责她妻子的服装;她因为好友许淑英入了外国国籍而和她翻脸。这样一位如此在乎民族自尊的戴先生不由让我肃然起敬。

  今年是戴爱莲先生诞辰100周年,江青老师之所以写这本书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前辈,更是要激励我们这些后辈去学习戴先生那样孜孜不倦的对于艺术不断追求的激情。学无止境,就像40年代戴先生深入西藏康定采风,并编排了边疆音乐舞蹈大会,这才有了如今我们一直学习的中华民族民间舞。我们生活的时代允许我们可以大胆的去追求、去发现、去创造。接过先人手中的圣火,去点燃中国舞蹈的又一片希望吧。



                               2014级中国舞(2)班

                                      张兆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