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平教授于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展开专题学术讲座

文章来源:舞蹈学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6-21 浏览次数:857

       619-20日,原文化部艺术司司长、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于平教授应上海戏剧学院舞蹈研究院邀请,在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4楼会议室展开《中国古代舞蹈史》专题讲座,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戏剧学院特聘教授、舞蹈研究院院长刘青弋教授主持。本次专题讲座由四个板块组成,参与讲座的有上海戏剧学院舞蹈研究院成员、我院2018级艺术学理论(舞蹈学方向)博士研究生、2017级和2018级硕士研究生。

   619日下午13:30,于平教授本次专题讲座的第一板块《“巫舞”的活动指称与义涵分化》拉开了帷幕。刘青弋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古代舞蹈史的研究意义以及新一代研究者应担负的历史使命,并对于平教授本次带来珍贵的专题讲座表示由衷的感谢。随后,于平教授从中国古代舞蹈与中国古代文化的联系入手,列举了一系列史学类重要书目和史料,结合说文解字的方法深度、细致地揭示了“巫舞”的历史渊源与义涵分化的现象和历程。

(图1:刘青弋教授开场介绍)

(图2:于平教授讲座进行时)

(图3:于平教授生动解说中)

    620日上午9:00,于平教授带来了讲座第二板块《“萬舞”的地缘归宿与物种表象》。于教授开门见山地点出“萬舞”这一舞蹈文化现象的重要性,颠覆当代人惯性思维中对“萬”仅有的量词意义,强调了这一字眼的原初含义,揭示出“萬”与物种和族群舞蹈的密切关系。由此,于教授站在文化的“逻辑起点”上,梳理了“萬舞”地缘归宿以及颇有见底的解读和观点。

(图4:讲座第二板块现场)

    下午13:30,于平教授专题讲座第三板块《傩舞:从“受福不傩”到“着戏为傩”》继续进行。于教授从功能、结构、古代神话与传说以及甲骨文的演变等方面入手,运用说文解字的方式,深度细致地解析了“傩舞”、“傩礼”的发生背景、历程和演变。

(图5:讲座第三板块)

    晚上18:40,于平教授展开了讲座的第四板块《中华鼓舞的历史隐踪与文化密码》。于教授根据历史发生将“鼓舞”分解为一个整合活动的两个方面,再分别将“鼓”与“舞”从古代文字的构成上,细寻其动态踪迹以及解码,并从古老的《弹歌》和“象鼓舞”之樂来反推和印证“鼓舞”的历史隐踪与文化密码。

(图6:讲座第四板块)

(图7:于教授声情并茂地解说)

    晚上2130,本次专题讲座四大板块在一片掌声中结束,在场的成员意犹未尽,纷纷表示震撼于这四场讲座带来的巨大学术信息量。于平教授以毕生的研究和积累,产出如此深入、高质量的珍贵成果,并凝炼在四个板块之内,不仅是带领在场的各位经历了一场中国古代舞蹈文化“深度游”,更是为当代学术研究提供了非常值得借鉴的方法,树立起精神榜样。

上海戏剧学院舞蹈研究院、舞蹈学院十分感谢于平教授本次带来的丰厚的精神食粮,并期待于平教授再次来临。

(图8:合影留念)


责编:张力峻

图文:潘凯玲

2019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