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育人故事|因为看见,所以照亮

文章来源:舞蹈学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16 浏览次数:10


当练功房的镜面,无声映照过千百次旋转的身影、跌倒后的起身,也映照过老师们一遍遍温柔而坚定的指引……在上戏舞院,总有一群人,始终静守在教学一线。他们不曾立于台前接受鲜花与掌声,却是浇铸未来的幕后园丁;他们不曾追逐耀眼的聚光灯,却是点亮星火的执灯人。



他们以身体为语,以舞蹈为桥,不仅传授技艺,更在唤醒心灵;不仅塑造舞者,更在立德树人。从教室到舞台,从技法点拨到人格养成,他们以温暖而坚定的陪伴,托举起一代代舞者的梦想。


每一次示范,都是对教育家精神的深情诠释;每一次引领,都是对“四有好老师”的生动注解;每一段成长,都是对“四个引路人”使命的温暖印证。让我们一同走进 “我的育人故事”系列,聆听那些关于陪伴、唤醒与成长的温暖叙事,感受教育如何在生命的节拍中,见证青春从容起舞的绽放。 



今年是芭蕾舞、国标舞教研室主任肖旻斐成为教师的第18年,也是她以“上戏人”身份在舞蹈学院度过的第22个年头。上戏舞院,承载着她的青春、她的成长以及她对舞蹈教育的无限热爱与坚守。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育人故事,聆听一个关于“光”的故事,一个关于“看见与被看见”的故事。



被光照亮

我的老师教会我“看见”


我在学生时代是个“大个”女孩,四肢修长,但能力力量相对较弱,刚入学时,我的内心并不自信,曾一度迷茫。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我的恩师——朱美丽老师。她看见了我的短板,更看见了我的与众不同。她对我说:“你的条件很特别,脑子快,是块好材料,我们一起把能力练上去!” 她为我量身定制了训练计划,加倍打磨基本功。是朱老师的“看见”和信任,给了我巨大的力量。最终,我站上了“桃李杯”的赛场,并获得了全国二等奖。回望这个奖项,它的重量不在于名次,而在于它证明了一件事:一位老师真正的力量,在于她能看见学生身上隐藏的光,并相信这束光终将璀璨。 



这份“看见”,我从朱老师手中接过,如今也在传递给我的学生。



成为光

我“看见”了我的学生

留校任教后,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像朱老师那样,去“看见”我的每一个学生。这种“看见”,不仅是要看见学生的长处,更要看见他们的脆弱与不安。



今年暑期,我带队参加沈阳国际芭蕾舞比赛。我的学生是青年组里唯一的在校生,其他参赛者都是国内外专业芭蕾舞团的成熟演员。备赛时,巨大的压力让她无比焦虑,她不停地练习一个高难度的连续转圈动作,在完成度上不时出现失误。那一刻,我没有急于去纠正她的动作,因为我看见了她的紧张和不安,她的问题不在技巧,而在内心。我拉着她坐下,对她说:“我们现在追求的,不是一定要赢,而是把我们最好的状态展示出来。这是一次珍贵的学习交流之旅,老师和你是并肩作战的队友。”当我把她从“参赛者”的身份,拉回到“学习者”和“交流者”,她紧绷的弦慢慢松了下来,眼神重新变得坚定。



这场比赛,让我真正感受到: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技巧的传授,更在于心灵的陪伴。老师的看见,引导着学生学会与压力共处,学会享受赛事本身。这,是比任何奖牌都珍贵的成长。


传递光

我们一起看见更大的世界与责任


而这份“看见”的意义,不仅限于课堂和赛场,更应该照亮更远的地方。


我和我的学生们一直践行着“为人民而舞”的信念。我们既亮相于世博会、亚运会等重大舞台,也坚持走进社区、学校开展社会服务。上海市盲童学校和第四聋校的志愿服务经历尤其令我们难忘。盲童学校的孩子们看不见我们,但我们能用舞蹈让他们“看见”。我们教孩子们用手势触摸空气的流动,用舞姿造型感受音乐的节奏,用身体感知艺术的世界。一位学生回来后跟我说:“老师,我以前只看得见舞台的追光灯,今天当我看见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时,我发现我们还能成为别人心里的一束光。以后这样的活动我还想参与。”



这一刻,教育的闭环真正完成了。我们从“被看见”,到“看见”学生,再到引导学生去“看见”并温暖更多的人。这份“看见”,已然从一种教学智慧,升华成了一份社会责任和仁爱之心。



我22年的故事,其实就是关于“看见”与“被看见”的故事。它始于我的老师对我潜能的独特看见,传承于我对学生成长的深度看见,最终绽放于我们用艺术温暖社会、以舞蹈点亮生活的广阔看见中。



这让我想起了教育家精神中倡导的“仁爱之心”。教育,不就是一场以心换心、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旅程吗?只有心怀仁爱,我们才能真正看见每一个独特的生命;只有甘于奉献,才能让这份温暖与光芒一直传递下去。



我不是什么教育家,我只是我的老师的学生,和我学生的老师。我愿永远怀着教育的初心,将我从恩师那里承接的光,在我的学生身上,好好地、继续明亮地闪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