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江南人文与地域舞蹈研究视野

文章来源:舞蹈学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7-11 浏览次数:1229

——民间舞教研室讲座

710日晚上,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特邀研究员、浙江省非物质文化保护协会传统舞蹈专业委员会主任吴露生受邀为我院民间舞教研室作了题为《江南人文与地域舞蹈研究视野》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民间舞教研室主任李丹老师主持,舞蹈学院周副院长与全体民间舞老师9人参加。

主讲人吴露生是著名舞蹈理论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家,著有《中国舞蹈》《寻觅舞蹈》《拾遗稿缄》等舞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等9部专著和学术论文350余万字,曾获曾获国家文化部科研成果金奖、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文艺集成编纂成果一等奖、WCPS世界生产力(中国)科学成果奖、浙江省人民政府“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记功表彰‘专家特别贡献奖’”等荣誉。

讲座中,吴露生老师以一首自己置身于江南采风而即兴发挥的诗文开篇:“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窗花,风摇柳絮飘飘,翠竹拔节沙沙;蕴含秀润村姑,帅帅清新小哥,轻吟软唱漫舞,更有水乡田歌”,并由此引出了本次讲座的主题——“江南人文与地域舞蹈研究视野”。吴露生先后演绎了“人文”与“江南文化”的概念,吴老师认为,“江南”不独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人文概念,江南是一块地理区域,江南文化却又是一种文化类型的集合。“江南”这词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并与吴越文化的圈地基本相仿。

吴露生结合我院民间舞研究接下来的重点工作目标,围绕江南详细讲解了民间舞蹈学科建设的见地,并且教导大家研究江南舞蹈文化要在中国舞蹈文化的大背景前进行,同时有机地汲取跨学科的学术成果,从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中去寻找到深入研究的线脉。吴露生在地域舞蹈文化品格的三维构建的剖析中则以图文并茂,生动的形像资料结合专业的分析,使大家很有收获。他以江南古舞《白纻舞》为例,分析了最早是个民间舞,可能与巫舞还有些联系,晋歌描述该舞曾有“清歌徐舞降抵神”之词,两晋时分《白纻舞》转为娱人,表演性大为增强,性情表达力,舞蹈技巧也随之提高……这就说明了感态层面的形象渐变是由涵态层面的舞蹈涵义促成的,也是我们日后从事研究和创作时必须关注的。


这次特殊的线上讲座,也让最后的互动环节显得格外有趣,老师们纷纷提出了自己对于江南舞蹈的地域差异思考,对江南地域中古代舞蹈白纻舞、前溪舞与当代流传的如《渔篮花鼓》等一些传统民间舞蹈的形式思辨。吴露生老师也给出了他对创编江南舞蹈组合编创建议。他以为对江南的人文与舞蹈的研究要有自己的主见,“我们做研究,要有大视野,要‘独上高楼,望尽天下路’,不要先入为主,否则容易有所误差。”本次讲座营造了江南文化和舞蹈研究、创作交流学习良好氛围。学术原本就是各抒己见,民间舞老师们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望得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努力做得好学问,做好工作。


 文字:曾逊倪

图片:舞蹈学院